北方人认为南方人(包括南京人)言语中吃喝不分,“喝茶”也讲成“吃茶”。其实南京人说的“喝茶”与“吃茶”还是有细微差别的,而且只有老南京才能辨别个中意味——“喝茶”是指饮茶,“吃茶”则是饮茶带吃点心。
老南京“吃茶”前后吃的食品有几个类别:一种是充饥的,如面条、包子、烧饼等。另一种只是为了香口、解馋,南京人谓之“搭嘴”,如瓜子、花生。还有介乎上述两种之间的第三类,既可果腹也能解馋,即“茶点”。
老南京常见的茶点有以下几样——
茶干:也就是酱油豆腐干,极薄的小方块,10块成一包。与做菜用的豆腐干不同的是它加工时轧制的时间长,更板结有咬劲。有的为了“起鲜”,制作中还加了虾米。南京本地豆腐坊有茶干卖,但有名的还算安徽采石矶出的“采石干”,至今盛名不衰。
茶蛋:即酱油蛋,煮的时间愈长愈好,图的是回味长、耐咀嚼。因为用的酱油、五香八角等佐料多,因而颜色深,味道重。
茶糕:一般是白米粉蒸制,上下两层,中间夹薄薄一层糖,少数茶糕上层掺有杂粮粉或加天然色素,呈浅褐色。上层表面洒了红绿丝和五仁、葡萄干,吃起来微甜,正好与茶的苦涩相协调。
除了这三种茶点,老南京常用来佐茶的还有交切片、寸金糖;以及镇江肴肉和南京咸板鸭。
肴肉和咸板鸭现在多用来佐餐,其实用它们佐茶最相宜:肴肉香,咸板鸭咸鲜。当年咸板鸭切得极薄,随茶水小口小口地咬食才有真味。 老南京还有些时令茶食,如绿豆糕、栗子糕、豌豆糕等。上世纪30年代,有一老者在夫子庙义顺茶园卖豌豆糕,糕中或是加了玫瑰汁,上手即有玫瑰香扑鼻。老人自己起了个“玫瑰黄”的名子,一时成为名牌。老人不贪多,每天制作有定数,生意好也不增,反倒引得市民争着购买。可惜抗战之后再不见老者,也再不见“玫瑰黄”,那缕玫瑰香只留在许多老南京的记忆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