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资讯中心 | 招生信息 | 国导培训 | 其他培训 | 精品师资 | 网上报名 | 在线交流 | 就业指南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专区
 
资讯中心
   通知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资讯中心 >> 导游那些事
   
南京明城墙:600年的守望


   “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骑白马,带把刀,走进城门滑一跤。”这首南京童谣,说的就是环绕南京的明城墙。

  从公元1366年起,朱元璋举全国之力,经过30余年修筑,终于完成了四重城垣的建设,达到南京城垣发展史的顶峰,这四重城墙四重护城河的结构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其建筑设计、规模、功能等诸方面,国内外城墙都无法与之比拟,可谓我国继秦长城之后的又一历史奇观。

  世界第一大城墙  我们现在所见的明城墙,只是都城(或称京城)城墙。作为明朝的首都,南京明城墙共分四重:宫城、

皇城、都城和外郭,每层城墙外都有护城河。

  宫城和皇城合称皇宫(即现在的明故宫),宫城是皇帝上朝和居住的地方,皇城在宫城外围,为中央政府所在地,范围大约在今中山门、逸仙桥、大光路和北安门路范围内,虽然皇城城墙的周长只有9公里左右,但却是整个帝国的中心。当年的皇宫已荡然无存,不过我们仍能从北京故宫来遥想明故宫当年的恢宏壮丽,因为北京故宫就是按明故宫的结构原样复制的。

  四重城垣中最重要、最壮观的是都城城墙,又称京城,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明城墙,其长度为35.267公里,现存完整、半完整城墙25.091公里。无论比都城墙还是比外郭,南京明城墙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大城墙。

  城墙形制:

  南斗北斗聚合形

  关于南京城墙的形状,有宝葫芦形、宫扇形、粽子形等说法,甚至还有人说像朱元璋的脸。实际上,中国古代都城营造讲究风水,通过法象天地和宇宙中心论来突出皇权的神圣、正统和神秘。南京明城墙专家杨国庆认为,南京明城墙呈现的是南斗与北斗聚合形,例如宫城依紫微垣布局,紫微星是天帝所在,其后有华盖星,宫城最重要的上朝的奉天殿后也有华盖殿;宫城的金水走向和银河完全一致。皇城依太微垣布局,太微垣主要由十星构成,皇城亦在御道两侧设吏、户、礼、兵、工五部和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端门星是太微垣南门,皇城亦同样设端门。都城按天市垣布局,最典型的例子是刑部不和其他五部同在皇城内,而是和大理寺、都察院(合称“三法司”,掌管刑杀大权)一起放在皇城以北的太平门外,对应天市垣的贯索星,即天牢。《明太祖实录》中记载,朱元璋说:“我要夜观天象,如果有流星经过贯索星,就表明有冤案,我就要处罚你们。”

  城砖烧制:

  每块砖都有严格的责任人

  在城墙砌筑水平上,南京明城墙达到了中国古代筑城史的最高水平,有条石墙、砖墙、砖石混砌墙和包山墙等类型,墙体均高12米,宽10—18米,厚高且坚固,巍然屹立的明城墙一直守护着南京的主城区,陪伴一代代南京人度过600个春夏秋冬。砌墙城砖长40—44厘米,宽20—22厘米,厚11—13厘米,体量超过了以往。明城墙用砖达几亿块,烧砖单位遍布苏皖湘鄂赣5省170余县。城砖90%以上有铭文,从府、县级官吏到乡村级的甲首再到窑匠和造砖人的姓名都烧在砖上,最多达11级,一旦城砖有质量问题,可立刻追查到责任人。据说,南京明城墙的修砌带动了全国的制砖业,从此南方的县城才普遍用城砖筑城,而此前多为夯土城墙,只在城门和拐角处包砖。

  用于城砖之间的粘合材料,正史不载,野史无记,但“朱元璋用糯米汁拌桐油、石灰筑城”的传说却代代相传。

  13座城门今何在

  清代吴敬梓在他的《儒林外史》中,把都城的13座城门,按逆时针方向编成了顺口溜:“三山聚宝临通济,正阳朝阳定太平,神策金川近钟阜,仪凤定淮清石城”,城门上都建有高耸的城楼,其中最雄伟的是聚宝门(今中华门)。今天,我们在中华门还能看到三层内瓮城,据说在没有任何外来粮草的情况下,藏兵洞可藏兵3000人,守城可达1月之久。内瓮城的形式是朱元璋开创的,在此之前瓮城都修筑在城门外,而内瓮城则将城门守御这一明显的薄弱部位,变成防御作战中的强点,聚宝、三山和通济三座城门当年都有三道内瓮城。 都城的13座城门,保存了聚宝门(中华门)、石城门(汉西门)、神策门(和平门)及清凉门。朝阳门于民国时期拆除,在其原址改建中山门。1954年夏秋,南京经历两个多月暴雨,城墙发生崩塌,居民死伤31人。当年9月,南京市人民委员会决定,南京古城墙“除了有历史文物价值的有助于防空、防洪以及点缀风景的部分应予保留外,其余一律拆除”,三山门(民间俗称水西门)、通济门、正阳门、太平门、金川门、钟阜门、仪凤门(今称兴中门,2005年重建仪凤门)、定淮门都于上世纪50年代拆除,殊为可惜。

 

 

 

                    2011江苏省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用书    2011国家导游证考试用书
上一篇: 南京长江大桥导游词
下一篇: 南京莫愁湖的来历
版权所有: @ 2009 南京金陵旅游培训中心 , 未经允许本站内容不得复制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电话:025-85489500 地址:南京市板仓街9号世界之窗文化产业园2楼 版权声明 苏ICP备20023535号-1 南京网站建设
本站信息部分转载于互联网 如若涉及侵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我们会对该信息及时处理 避免侵犯您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