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前484),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国人。 伍子胥出生于楚国贵族家庭,从小受到良好教育,史书称他“少好于文,长习于武”,有“文治邦国,武定天下”之才。公元前522年,伍子胥因父亲伍奢、兄伍尚被楚平王追杀,而避难逃奔吴国。后结识吴公子光,并策划刺死吴王僚,帮助公子光夺得王位。阖闾任命他为“行人”,成为吴国重要谋臣。 伍子胥具有雄才大略,又深得吴王阖闾信任。为使吴国能内可守御,外可应敌,他首先建议吴王阖闾“先立城郭,设守备,实仓禀,治兵革”,并亲自受命选择吴国都城城址。他“相土尝水”、“象天法地”,最后选定今苏州古城的地址,合理规划,建造了阖闾大城。 吴王阖闾九年,吴王亲率伍子胥、孙武攻下楚国都城郢,于是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报得杀父之仇。伍子胥帮助吴王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吴国国力达到了鼎盛之势。 伍子胥对吴国事业忠心耿耿,吴王阉闾去世后,他扶助夫差即位,帮助夫差打败越国,他劝阻夫差与越讲和,并阻止夫差让勾践回国,谏劝夫差放弃攻打齐国而伐越。夫差听信伯喜否谗言,于公元前484年秋赐剑使伍子胥自刎,并将其尸放鸱夷革中,漂浮江上。 吴地人十分怀念这位吴国忠臣,并命名胥江、胥口、胥山等地名以示永久纪念,立祠庙祭祀。胥口镇旧有胥王庙和伍子胥墓。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吴县人。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 范仲淹少年孤贫,勤奋好学。大中祥符八年(1015)中进士。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仕后,有敢言之名。天圣间,任西溪盐税官,倡议修建捍海堰,御海潮,卫耕地,大批外逃百姓得以返回家乡安居乐业,人称“范公堤”。景祐元年(1034)任苏州知州,恰逢发水灾,大批农田被淹,他心急如焚,上书提出疏浚白茆江等五河,导太湖水入江海,又亲临现场,督修疏浚工程,终于解除水患,保障了农业生产。他创办府学,延请名师讲学,一时盛况空前,各地纷纷仿效,因此有“苏学天下第一”之誉。 康定元年(1040),范仲淹出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他改革边防,精练士卒,爱抚边民,西夏畏之如神,称“小范老子腹中有数万甲兵”,西北局势转危为安。庆历三年(1043),任参知政事,提出明黜陟、择官长、均分田、厚桑农、修武备、减徭役等10项主张,由宋仁宗诏令天下,实行新政,史称“庆历新政”。后因保守派反对,未能实施,且被罢相。后出任陕西、河东路宣抚使、皇祐四年(1052),电由青州(今山东益都、调往颖州(今安徽阜阳)途中,病死于徐州。其文章多阐述其政治主张,名篇如《岳阳楼记》;词多写塞上风光,雄浑轩昂。著有《范文正公集》、《丹阳编》、《易义》等。 苏州城内范庄前原是范仲淹的祖宅,南宋咸淳十年(1274)在范义庄旁建范文正公祠,门前原有高大的“先忧后乐”牌楼。其祖茔在木渎天平山,墓旁有祭祀他的“忠烈庙”,清乾隆帝赐名“高义园”,1989年新建“先忧后乐”坊。
唐寅(1470—1523),字伯虎、子畏,号桃花庵主、六如居士等,吴县人。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 唐寅天资聪明颖异,好读书,数岁便能作文。16岁参加童生试,经县试、府试、院试高中第一名案首,“童髫中科第一”。他“才雄气逸,花吐云飞,先辈名硕,折节相唐寅像下”。29岁赴南京参加乡试,荣获第一名“解元”。 31岁时,唐寅开始了一次千里壮游,足迹遍及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江等7省,历时10个月。37岁那年,他在苏州桃花坞建造桃花庵,开始读书卖画生涯。45岁时,因朱宸濠谋反一事受牵连,最后连卖画生涯也渐渐不能维持,晚年生活十分凄凉。嘉靖二年(1523),唐寅病逝,葬在苏州横塘王家村祖茔旁。 唐寅是位多才多艺的杰出的艺术家,以绘画成最高,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为“明四家”。其山水、人物、花鸟,无所不能,尤以山水人物见长。笔法秀润、缜密而又流丽,声名远播,人称“唐画”,为后世画家所视作宗法。主要作品有《李端端图》、《簪花仕女图》、《震泽烟树》、《江南农事》等。其书法上学魏晋,得益北海,形成具有丰润灵活,俊秀挺拔,藏筋抱骨的独特艺术风格。其书法成就可以与当时著名书法家祝允明、文徵明等比肩。其书法佳作《落花诗册》(30首),现藏于苏州博物馆。唐寅还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散文,个性鲜明,感慨怀才不遇,讽刺世俗时弊,具有相当高的成就,主要收录在《六如居士全集》。
孙吴政权在苏州 东汉末年,群雄纷争,拥兵割据,孙坚、孙策父子占有江东数郡。建安二年(197)孙策取得吴郡城(今苏州),吴郡成为孙吴政权发迹地。孙策死后,其弟孙权掌权。 孙氏屯吴11年,凭长江天险,得顾雍、陆逊等吴郡士族支持,招抚山越族,发展农业、手工业生产,国势日盛,赢得与魏、蜀鼎立的地位。 唐宝唐宝历元年(825)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推行“简科条,均赋税”的新政,使苏州人民得到不少好处。 他还在阊门通向虎丘的河边筑了一条七里长堤,堤上夹种桃李,水中栽植莲荷,后人称之为“白公堤”,即今山塘街。第二年九月白居易因病离任,苏州人民十分怀念他。刘禹锡有诗描述白居易离苏时“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的景况。 历元年(825)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推行“简科条,均赋税”的新政,使苏州人民得到不少好处。 他还在阊门通向虎丘的河边筑了一条七里长堤,堤上夹种桃李,水中栽植莲荷,后人称之为“白公堤”,即今山塘街。第二年九月白居易因病离任,苏州人民十分怀念他。刘禹锡有诗描述白居易离苏时“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的景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