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总统府,下面由我给大家介绍下总统府:
南京总统府,位于长江路292号,它的历史十分悠久、是全国著名的4A级旅游风景区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中国北有故宫南有总统府,如今这里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近代史遗址博物馆。下面利用车上的时间给大家讲一下总统府的历史变迁。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统一全国的战争中与另一农民起义军首领陈友谅在江西鄱阳湖大战36日,陈友谅被流矢射死全军溃败,为了取得陈友谅残部的支持、笼络人心,朱元璋在此建造了这座规模宏大的府邸,用来安置汉王陈友谅之幼子陈理,称为“汉王府”
朱元璋去世,其孙子朱允炆继位称“惠帝”年号“建文”,但皇帝的宝座还没 捂热
就被四叔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发动战争夺去了皇位,史称“靖难之变”。1404年“永乐皇帝”朱棣又封在第二个儿子朱高煦为汉王,这里又成了朱高煦的汉王府。
到了清代,清王朝把汉王府改建成两江总督衙署,使其成为统治东南的中心,康熙时,又把原来的汉王府东侧部分改为江宁织造署。专门从事为 皇家 督办云锦、丝绸之类的织物,《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曾祖曹玺、祖父曹寅就曾任江宁织造之职,掌管江南的织造业。曹寅也深得康熙信任和赏识,康熙皇帝六次巡视江南,五次均住在江宁织造署。直到雍正年间曹家被抄,江宁织造署才不复往日的繁华,开始败落。到乾隆时,把织造署扩建为行宫。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领导的农民革命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举行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用了3年时间,席卷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六省,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攻破南京,洪秀全于这年的3月28日人城。此后,将南京改为天京,并定都于此,在此大兴土木,把两江总督行署扩建为天王府。于是,这里成了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中心。
1866年,天京陷落,天王府被抢劫一空。当时攻打南京的曾国藩兄弟,为掩盖掠夺的罪行,竟然放火焚烧了天王府,清代后期这里又经过改建仍作为两江总督衙署.
1912年,天王府成了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府,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公然导演的南京国民政府正式成立。南京被定为新政府的都城,天王府又成了国民政府的所在地。
抗日战争爆发后,蒋介石迁都重庆,汪精卫在此成立了伪国民政府。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又还都南京,将原来的 “国民政府”改为“中华民国政府”,改国民政府主席为总统,因此又称为“总统府”。
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攻克南京,蒋家王朝覆灭,“总统府”才回到了人民的手中。只有西花园和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原址才对外开放。今这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近代史遗址博物馆。“总统府”才真正回到了人民的手中。
今天,就让我们踏着历史的遗迹前来参观这座“总统府”。
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了“总统府”的大门前。相信大家对“总统府”的大门不会陌生,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攻克南京登上“总统府”的门楼扯下青天白日旗,升起鲜艳的红旗,我想大家在很多的历史记录片中都看到过这样的场景,它象征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旧时代的到来!这座西洋古典式大门建于1929年,外部的八根古罗马式立柱是权力的象征,我们看到的这三扇大铁门并不是原物,原物从法国进口,不幸成为1958年全民大炼钢时的牺牲品,后用木门替代,直到2003年才完全恢复原貌,门楼上方有高大的旗杆。门楼上有“总统府”3个大字,是由书法家、原监察院副院长周钟岳题写,解放南京后被摘下,2002年又重新用水泥浇制上去恢复了原貌。(好,大家
可以在此摄影留念,我去购票,记住--------------)
“总统府”现在的大门是民国时期修建的,大家回头看“总统府”的门楼原来是两层半的建筑:一层是门房二层是卫士宿舍顶层为升旗台,(转身)东西两侧各有一排厢房,原是当年的“朝房”,后改为士兵的宿舍。正前方那座宽敞的大厅,就建造在太平天国的金龙殿遗址上,称“荣光大殿”,雕龙画凤金碧辉煌,当年洪秀全就在这里坐朝,现在大殿正中悬挂着的是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四字匾额。
现在我们去西花园游览,西花园也称煦园,是根据汉王朱高煦的名字命名的。首先我们来看一看煦园园门左右的这一对石头,大家知道吗?它应该叫什么?有什么作用?“很象是农村用来碾谷的石鼓吧?”错!这不叫石鼓,而是我们过去常说的“户对”。在封建社会,干什么都要讲究一个门当户对,这就是“户对”。它起什么作用呢?你看,它的基石有多高,就表明主人的身份、地位的高低,相应的他家门槛就有多高。人们常说,“你家的门槛太高啦!”指的就是这个。它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过去的两江总督是一品大员,门槛当然高喽!现在我们只能看到“户对”,还看不到“门当”,“门当”在哪里?下面的游程当中我们会看到。所以千万跟紧我。进入园门,我们看到,煦园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园林,现在看到的只是它的序幕部分,一个三角形的院落,大家请看前方,这堵高墙收缩了游人的视线,使我们只能透过园门窥到正园的一角,起到抑景的作用更加激起一窥究竟的欲望增加游园的兴致,波浪形的墙脊状如云朵,此墙状如游龙,绕园一周,称为“游龙脊”,我们在这里只能看到龙身,看不到龙头,“龙头在哪里呢?”待会儿我们前去园中寻找。再看这里有一尊太湖石,你们看象什么?“这位朋友,你是从黄河边来的吧?说得对极了”,就象一条鲤鱼,正合了“鲤鱼跳龙门”之说,暗寓着生活富足、年年有余的好兆头。别看这个小院不起眼,却是整个园林的序,现在我们拉开这道序幕,穿过月洞门,去一探究竟.
在我们左边,是一座太湖石堆砌的假山,山上还有一座六角亭,正所谓“开门见山、入门见亭”。据说这座假山当中,暗藏有十二种动物,合着十二生肖,惟妙惟肖。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在其中找一找,有没有属于你的那种。“奥,对了,哪就是喉、那就是羊”。
在我们右首,是一座碑亭,著名的“枫桥夜泊”碑。大家也许奇怪了,此碑不该在苏州寒山寺吗?怎么这里也有?当然,此碑并非真品,而是汪伪时期仿照苏州寒山寺内的古碑复制的。关于“枫桥夜泊”碑,还有很多的故事今天在这暂且不提,待到苏州时再且听下回。
前方这座主体建筑叫做“桐音馆”,太平天国时期,因为一直处在战争状态,洪秀全经常和部下一起在这里商讨军国大事,取上下同心之意命名。还有一种说法,说是因为馆前有两株梧桐树,每逢雨季,雨打桐叶的声音,象演奏音乐一样,故尔得名。还有一说,出自《后汉书。蔡邕传》,以烧焦的桐木制作的琴称为“焦尾琴”,当年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乐师俞伯牙抚奏此琴唯有钟子期能领会其高山流水之意,俞伯牙将其引为知音,钟子期死后,俞伯牙痛失知音从此不再抚琴,这里以桐音而引申为知音,当时是主人招待好友的地方,现“桐音馆”三字出自当代书法大家林散之之手。
再看这里的亭子,造型奇特,别看它两个顶却只有一个底,很像是两个亭子叠加在一起,底部由两个菱形组成很像古代妇女插在头上的一种叫“方胜”的装饰,所以称为“方胜亭”,又因为亭顶双立像一对比翼双飞的鸳鸯,因而又称“鸳鸯亭”,以喻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幸福美好之意。走遍世界只要见到这一类的亭子,那都是俺----中国人的-----独创。
前方有一块太湖石,大家看它像是汉字中的什么字?“哎,对了!”很像个长寿的“寿”字,。据传,每从“寿”字石的洞门走过一次,便可增添一年的寿算,久而久之就能长命百岁了。在此,我也祝各位长命百岁、健康长寿。“诶!你那么连着钻可不行,那我一年当中不知要来多少回岂不要成万岁爷了?一年只能增添一次,想要再增添寿算阿,明年接着再来吧!”
(沿湖东岸南行煦园内的水面南北狭长整个水面像只巨大的花瓶,.北面为瓶口,南面为瓶底。过去大户人家客厅的案桌上必放置着花瓶,取意为平安祥和。而我们眼前的水岸都用青砖所砌,称之为湖有些牵强更像是一个大水池,池壁所砌的青砖都是当年太平军从明故宫的城墙上拆来的,太平军将水池砌成瓶状,借“平”和“瓶”的谐音,取平等之义,希望早日实现国家统一,天下太平的心愿。
池中有一石舫,也称“不系舟”园林中将靠近水边或置身水中的建筑,模仿或船的式样,创造出一种特有的建筑形式,这便是舫。为什么江南园林中几乎都有石舫呢?这里面有这么几个因素:
首先:这与江南的地理环境和交通状况有关而在园内修建石舫,既可增加园林的生活气息,又能增添池水的动感生机。
其次:从建筑角度来看,石舫集中了亭、台、楼、阁、榭等多种建筑形式,而这些又都是江南建筑艺术的集萃,通过它还可增加园林建筑的层次感,使其更具有观赏性。
还有一点:人常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这就是说:老百姓既可以将帝王推上政治舞台,也同样可以推翻暴政的政权。这里有期盼帝王要善待百姓,居安思危的愿望。但这是一只石舫,是永远不会:沉没的。这是当年两江总督尹继善为迎接乾隆爷下江南驻狴于此而专门兴建的,寓意大清江山永固、流传百代。以此来取悦于乾隆爷。
再有:江南园林多“不系舟”也是古代达官显贵恢复文人骚客隐逸江湖的象征,成为他们来去自由、不受羁绊、无拘无束、逍遥自在的标志。有陶渊明在归隐田园时, “舟摇摇以轻飚,风飘飘而吹衣” 的闲情;有李白“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逸志,这些都表现了文人士大夫追求独立自由的人格忠君抱国抱负。然而,尽管他们希望隐逸,但文人士大夫骨子里的那种忠君抱国“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儒家思想却始终无法抛弃。
当年,洪秀全常在舫内休息,孙中山也曾在此接待过外宾和各届:友人。由于他们的涉足,使得不系舟有了新的含义。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不仅要打开国门热忱欢迎世界各地友人来中国共同发展更要走出国门与时俱进融入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浪潮。
请大家往前看,石舫两边有石制平板桥如跳板一般可以登舟。石舫、石桥、楼阁将水面自然分割成各自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三个部分,使中部形成较为开阔的水面,层次丰富,自然和谐。石舫分为前后两舱,卷棚屋顶,造型精巧,形象逼真。石舫的尾部有舵,船身用青石做成,船头铺以青砖,船舱顶部是黄色琉璃瓦,两侧嵌有青砖雕花栏板,上面雕刻着牡丹、万年青、卷草、猴、鹿、蝙蝠等吉祥的彩色图案,雕饰极其粗犷、优美,富有浓郁的传统民族特色。石舫门柱上端是形象逼真的两只木雕狮子,是太平天国时期的作品。狮子额上有其状如“王”的字。它的形状与“王”字非常相似。其实它是天王两字的合写,因为在太平天国时期,所宣传的就是“王乃天也”。待会有时间给大家一探究竟。船头有一题有“不系舟”三字的匾额,原为乾隆皇帝第二次南巡时亲笔题写,遗憾的是因年代久远,乾隆的御笔已不知流落何方了。现在所看到的这三个字是由江苏省著名书法家费新我老先生左笔题写的。“不系舟”与北面的“中山堂”组成了园林南北两幅对景。
再看这儿还有一座上虚下实的四方亭,称为“望亭”。上层是望楼,地势最高,可观全园之景,当年这里是天王府中探视后宫的地方。并设鼓一面,由数人看守,轮班击鼓,以报更次。下层是一间方室,有一块石碑,一面为二龙戏珠浮雕,另一面刻有清代道光年间两江总督陶澍故里“资江印心石屋山水全图”,以及陶澍呈给皇帝的谢恩奏折。因此,这座望亭又称为“印心石屋”当年屋内立有道光皇帝御赐给两江总督陶澍的“印心石屋”碑,只可惜在天京失陷后曾国藩重修此园时被无知民工搬走了。
(沿着水边来到了太平池的西岸)。“现在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上不系舟一探究竟或摄影留念,5分钟后在此集合继续参观”。
这座两层建筑,名叫“夕佳楼”。楼名是由著名女书法家萧娴1981年所书。取名为“夕佳”是表示为黄昏赏景的佳地。据说洪秀全晚年时最喜欢在夕阳楼上眺望斜阳,并常常发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慨。墙壁上有两块石碑,称“天发神谶碑”。它原为东吴孙皓的“天玺记功碑”,因发现时已断为三截,所以又称“三断碑”。东吴天下传到孙皓时三分天下已有其二归于晋,东吴国民又民声哀道惶惶不可终日,惟恐晋军渡江破国,孙皓为安己安民,自欺欺人,命 人密 制了这块石碑悄悄丢在大江中,又命人在大庭广众之下打鱼,“无意间”捞取此碑。碑文的意思是东吴孙皓自有天佑,长江天堑能比百万雄兵,晋军不敢南渡,上天保佑江山稳固。 孙皓因此将年号改为“天玺”。可惜孙皓这番装神弄鬼并未能阻止晋朝大军的南下,晋朝的百万雄师 依旧是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历史的铁流不可阻挡,统一的趋势是任谁也阻挡不了的!
再看夕佳楼 虽名为楼,但建筑本身并没有楼梯上楼。“楼梯在哪里?”通过楼外这座“天桥”。穿过一扇木门,这里才是楼梯,这种建筑风格在江南园林中是常见的,如:扬州个园的夏山楼、苏州拙政园见山楼等,而正对楼梯是一个五爪团龙 壁,
系用九块水磨青砖雕刻而成,坐南朝北,形态生动。是太平天国遗物。刚入园时我们只见龙身不见龙头,“龙头”在哪里?“龙头”就在这里!(继续向北)这是一座御碑亭,亭内存有乾隆皇帝赐予两江总督萨载、书麟的诗碑。乾隆阿,不仅是个好皇帝更是一位风流才子,诗、书、画 俱 精,走到哪里都喜欢题字,走到哪 里哪里的漂亮妹妹可就遭殃啰!
进入小院,眼前这栋黄色的中西合璧式的建筑就是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的办公地点。这里原来是两江总督张人骏在光绪年间修建的花厅,俗称“西花厅”。是中国最早的西式建筑,中南海也有西花厅,但那是中式建筑。这幢建筑共有7个房间,中间是穿堂,西边3间是大总统会议室,重要的会议都在这里举行。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这里宣誓就任大总统,所以也称宣誓厅。东边第一间为小会议室和客厅,第二间为大总统办公室,第三间为大总统休息室。休息室隔成前后两间,办公室内壁上挂着的是孙中山手书“奋斗”横匾,室内摆有大办公桌、书架、电话、呼役 铃
和文房四宝等用品。小会议室墙上挂着孙先生就职誓词和辛亥革命纪念照片。休息室内有孙先生当年用过的沙发、茶几、铁床等物品。,后来“西花厅”南边的建筑曾经是临时政府的财政部和总统府秘书处,门额上“万众一心”四字是孙中山的秘书张荆野所题,这两幢房又曾作为黄兴的留守府、北洋时期的江苏都督府、蒋介石的委员长办公室、参谋本部等。(好,现在给大家十分钟的时间参观西花厅并摄影留念,十分钟后就在小院门口集合!切记不要走远,以免走失。)
(沿湖西岸,往北走)前方是一水上露台,左右有小桥与陆地相联,昔日是供 园主人赏月和 听 曲 用的露台上的建筑称“漪澜阁”,阁 匾 是由著名书法家武中奇所题。正面为屏风式门,门上雕刻一瓶一鼎,取“瓶鼎”谐音“平等”,这也正是洪秀全太平天国的不懈追求。过那边小桥向北通向当年孙中山任大总统时的卧室,而孙中山去“西花厅”办公必经此地,时常也在此办公或休息,因此也称之为“中山堂”。如今漪澜阁内展出了以“南京临时政府军政主官寻踪”为主题的史料展。当年孙中山任命的临时政府的军政主官是由革命党、立宪派和旧军阀三种力量组合而成,这里简要介绍了他们的生平及各自不同的归宿。
“下面请大家随我来,这里有三大亮点”(进入湖东岸的“孙中山史料展”小院园门),这里的三大亮点分别是“孙中山史料展”、前方是“歌厅”装潢的还比较考究,有需要唱歌的朋友尽管可以放开歌喉唱、再有就是通过这条 碑廊 便是孙中山先生的起居室,是幢 三开间的中式木结构两层小楼。原来呢是清两江总督署幕僚的住处。楼上共有三间,西面一间浴室;中间为 餐室(室内墙上挂有孙中山手迹“博爱”二字),东面一间为卧室。楼下原为卫士室,后改为孙中山眷属住房,都已按照原样恢复。小楼为60年代重修,但 院内的花 坛 及 树仍是旧物。1912年4月3日中山先生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离开南京后,此地为黄兴留守府。(黄兴在临时政府任陆军总长,孙中山辞职前任命其为南京留守,全权处理南方的一切军政要务)。5分钟后在此集合,继续游览。
(出了小院往南走,过忘飞阁,于湖边站定)大家请看:戗角上有卷曲成梅花绽放枝头状的木雕,上面 栖 有两只喜鹊,好一幅“喜上梅梢”图。两只喜鹊以水为镜梳妆打扮,居然乐而 忘 飞,所以此建筑被称之为“忘飞阁”。其实这是一座临水而建的水榭,是观赏晨曦、清晨早读的好地方,它与对 岸 的 夕 佳 楼组成了东西两幅对景。在这里摄影留念是最好不过的选择。
再看这里有一座棕榈亭。南京并不出产棕榈,棕榈产自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一种说法是当年洪秀全金田起义是在棕榈亭下最 后 仪 定的,于此 置 棕榈亭是为了不忘创业的艰难,还有一种说法是离开家乡多少年了,人都有思乡之情,取怀念故土之意。亭中有一块扁平的太湖石,中间有一个圆洞,像是镶嵌在太湖石中的— 面镜子,因而称为“一鉴石”。在唐代,魏征是一位敢于直谏的大臣。他死后,唐太宗李世民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魏征死了我就少了一鉴了”。故“一鉴石”借此意而得名。放在今天无论对于我们个人还是大到国家都有现实的意义。
(过棕榈亭转到桐音馆的后面)快来哟!这太湖石堆砌的假山里面可藏有一大宝贝。前面与大家提到“望亭”的那块道光皇帝御赐给两江总督陶澍的“印心石屋”碑,在天京失陷后曾国藩重修此园时被无知民工搬走了。搬到哪里去了?就在这里做了假山的垫脚石,有关碑名的来由说是道光皇帝有感于陶澍少时家境贫寒,常在家乡资江边的印石上苦读之事而题。题写此碑是褒奖陶澍有效治理黄河、淮河的功勋。道光和乾隆不一样,他没有到处题字的习惯,所以物以稀为贵,此碑价值很高。两江总督陶澍深得道光皇帝恩宠,好,西花园的景致已游览完毕,下面请大家随我去参观总统府的精华部分(总统府游览面积很大、道路错综复杂,请大家一定要跟紧我,不然好多的精华部分经典场景就错过了。)
这里是总统府礼堂。在清代是总督署的中式花厅,民国时,这里是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如1948年5月蒋介石、李宗仁就任“总统”、“副总统”的典礼;外国使臣递交国书;召开重要会议;举行国务会议。这里又称为“大暖堂”,四周的管道通上暖气是我国早期的供暖设施。再看门额上有几个木纽,着就是我们常说的“门当户对”中的“门当”,有多少个木纽就代表这户人家地位有多高,不仅是身份的象征,也作张灯结彩之用。
现在的“总统府”其实并不是规划中的国民政府所在地。1928年国民政府曾经制定过一个首都建设规划,并聘请了当时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大师设计,准备在中山陵之前、原明故宫的遗址上建设新的政府驻地,但这个计划因内战、抗日战争等原因终没能实施。这里是总统府的二堂,你们看四周的墙壁上挂有6幅反映近现代总统府历史变迁的大型油画。1、太平天国时期,2、清两江总督署时期,3、孙中山建立临时政府,4、抗日战争时期国府西迁,5、抗战胜利还都南京,国共和谈,6、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南京,画面上以总前委当中的4位: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为首率领解放军战士进入总统府。
(沿长廊向北)前方是总统府会客厅,东面一间为总统府内宾接待室,在举行正式仪式前,林森、蒋介石在此短暂休息,国共谈判也曾在这里举行。西面这间为外宾接待室。供各国使节递交国书、举行涉外仪式。蒋介石曾在此会见许多外国客人,如马歇尔、司徒雷登。门口有五级台阶,台阶呈“八”字展开,蒋介石会见宾客时常于此摄影留念。大家大老远的来一趟,不妨也学一学当年的蒋总统在此摄影留念。嘿!您阿,个高又是光头,您站前排中间位置是最适合不过了!
前方这道门是当年专供蒋介石出入的麒麟门,其余人等均不得出入,只能从两旁的边门走,现在解放了,人民成主人了,感谢共产党感谢毛主席使我们今天有了自由出入总统府的机会,让我们也像当年的蒋总统一样挺起腰杆进入麒麟门!
这里是总统府政务局,相当于今天的中央书记处。现辟为总统府文物史料陈列馆,馆名由曾任李宗仁秘书、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程思远题写。馆内主要陈列了孙中山、林森、蒋介石、李宗仁、汪精卫以及五院院长等民国政府要人在总统府活动时的图片资料和部分实物,同时也展出了南京在抗战期间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有关历史图片和资料。
前方就是总统府办公大楼”。这幢五层西式小洋楼建于1934年,全都采用进口建材兴建,耗资十多万银元。1935年底完工,1936年初开始启用。因是在民国时任国民府主席时间最长的林森--林子超任期内兴建,,所以
以林森的字“子超”而将此楼命名为“子超楼”。1948年5月,蒋介石在第一次国民大会,并当选为总统,故此楼又称“总统府办公大楼”。不仅如此,林森还将他的大名深深的烙在这里。大家请看:此 楼 明 四层 暗(地下)五层,两侧各有一层地下室,中间高,两边低,呈对称型。活脱一大大的“森”字。楼前的两棵雪松乃林森不惜重金从印度购得并手植于此,两棵雪松则 双木 呈一个“林”字。更有甚者,此 幢
建筑立体感很强,从空中俯看,也是呈一“森”字形。真可谓煞费苦心啊!但据民国史专家说,林森的性格不事张扬,处事低调.这幢楼本身也是不事奢华,如果林森知道这幢楼是有意这样设计,那他是绝不会同意的。倒有这样一种可能,即建筑师 根 据 地形 地貌为林森精心设计的,林森本人并不知道。这样倒可理解。
第一层为文书局, 相当于今天的中央办公厅,管七科一室,主耍管理中枢文案、政令和玺印、文印。二楼是国民政府的枢要所在。西面朝北两间是秘书长吴鼎昌的办公室。秘书长管文书局、政务局、印铸局以及日常事务、重要文稿等。紧挨着它的是副总统李宗仁办公室。当年,由于他与蒋介石政见相左,派系不合,故极少在此办公,一切公务均在鼓楼傅厚岗官邸办理。李宗仁办公室对面的这间套房,就是国民政府总统蒋介石的办公室,共有三间:中间一间是他的办公室,临窗是一张大写字台和一张特制的皮转椅。蒋介石办公桌的位置是坐东朝西,但并不是正西,而是斜向西北,他这样布置原因有多种:首先是认为风水吉利;
蒋介石一生最迷信风水之说,这从他发迹史和用人的哲学可见一班,二是离开窗户比较安全;三;不用转身就可看见推门进来的人。东面一间是他的休息室,配有精美的卫生间。西面一间是他的接待室。四周墙体与办公室内一样满是博古架,在“总统”办公室西边这个套间,是文书局长许静芝的办公室。
三楼南面为总统府的国务会议厅。会议厅北墙上嵌有林森手书的“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汉白玉横额,以及中山先生的肖像、中华民国国旗,中央有一张巨大的方桌,会议桌由南往北相连,摆成三条长线,连同北边的主桌刚好形成孙中山的“山”字,四周是清一色的高靠背皮椅,正中那张坐北朝南的皮椅是蒋介石的“专席”,它要比其他的皮椅高出一截,从这点也说明了蒋介石的权力至高无上。会议厅旁还有一间休息室,过去为会议前或休会时,与会官员休息的场所,有时也作为会议室使用。
四楼、五楼分别是电讯室和岗楼。目前暂不对外开放。
(强调一下-----总统府内还有其他的景点,现在给大家十分钟的时间上楼去参观,十分钟后我们在右边的亭子集合,继续随我去参观下个景点。)
朋友门现在我们去总统府内新近恢复的景区----东园参观。(沿东面走廊南行,见门左拐)我们就来到了的东花园——复园。国民政府时期,这里曾是行政院的一部分。现在复园中的各种建筑均为2002年根据史料所复建的,正由于此园为“复制品”,故名“复园”。园内可见一座石舫泊于水中,在水池的西北面有一座亭子,一半在水里,一半在岸上,人称“半亭”。水池四周均以长廊环绕。这里在清朝时为两江总督署花园,太平天国时在此建东花园,是御花园的一部分,当年园内建有石舫、水池、假山、以及楼台亭阁等,精美绝伦,可惜在清军攻破天京时被焚毁。
“啊!中南海到了!”这里就是国民政府最高的行政机关----行政院,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可不就是到了中南海了!行政院由北楼和南楼两座大楼组成,现内部和外观已按原貌修复。我们现在的位置是在由南楼和北楼两座大楼围成的中院。行政院正式成立于1928年10月25日,主要掌管内政、外交、财政、经济、军政、文化、教育等国家行政事务。院长于国民政府主席(或总统、副总统)卸任时代行其职权,但不超过三个月。行政院在1937年抗战爆发之前一直在此办公。1937年11月随国民政府迁至重庆。这段时期,此处沦为汪伪政府的铁道部和交通部。1946年5月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国民政府即迁往中山北路原国民政府铁道部旧址办公,这里成社会部、水利部等机构办公地。
南楼建于1934年6月,抗战期间是汪伪铁道部驻地。解放后曾作为一家军工厂的车间,现在又按原貌恢复,主要反映五院当中行政院的情况,谭延闿、蒋介石、孙科、汪精卫、冯玉祥、宋子文、孔祥熙等人先后都曾在此办。楼内所陈列的家具部分为保存下来的民国时期的原物。
北楼建于1928年,过去一直是行政院的主要办公楼。面北的楼额上“行政院”三个大字为民国四大书法家之一、行政院首任院长谭延闿的手书。如今此楼已辟为“国民政府五院文物史料陈列馆”。国民政府的五院是指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监察院,它是由五院分掌五项权力的政权架构。大家可能要问“行政院的大门在哪?大门朝哪开呢?”“问的好!”我们看到总统府是座北朝南,是帝王之位,而中国自古讲究“面南为君,面北称臣”的法则,行政院毕竟属于臣属机构,只能大门朝北喽!(给大家十分钟时间参观一下南北两座大楼,十分钟后就在这院中集合!)
下面参观的是“洪秀全历史文物陈列”馆,馆名由著名书画家刘海粟老先生题写。整个展馆,全都是按照当年的形制仿建的,首先我们来到了序厅。大门上方挂着一块“光耀天朝”的横额,门内迎面有一仿铜木质洪秀全坐像,上方横匾书“天堂荣光”四字,左右各开两扇小门直通后部展厅。(沿左门进去再向左转)现在我们来到了陈列馆东面的庭院,院中有一尊洪秀全腰挂配剑的全身青铜像贴墙而立。在这个天井围廊四周和房屋外檐上均绘有和玺彩画,其目的是为了突显宫殿的气势和天王至高无上的尊严。(进入殿模厅和史料厅两厅之间)看那是“天国英魂”的大型浮雕,洪秀全与太平天国“永安封王”的五位大王率领各路将领迎面疾步走来,背景为战旗飘扬。整个画面气势磅礴,场面宏大。此外,院中还用山水、绿化等手段营造江南园林的风格。在绿化中,还陈列着石柱础、石鼓、侍卫府衙界碑等天朝宫殿中的石刻遗物。
“想看一看洪秀全的天朝宫殿原来的样子吗?请大家随我来!”(进殿模厅)天朝宫殿模型。当年的天王府周长约10余里,范围大大超过了清朝的行宫和督署。从模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宫殿前设有一堵大照壁,内为天父台、五龙桥、天朝门、圣天门、天府广场、牌枋,东西列朝房,坐北为金龙殿,是洪秀全颁布诏书、议政和举行重大庆典活动的场所。再往后依次为天兄基督殿、天父真神殿,宫殿内还设有后林苑、东西花园、亭台池榭,重楼迭宇,穷极奢丽,蔚为壮观。只可惜天京失陷被曾国荃一把火烧为灰烬。清代诗人何绍基有诗云:“十年壮丽天王府,化作荒庄野鸽飞”正是那时的凄凉景象。我们现在看到的总统府中清朝建筑的规模,大多都是清同治年间修复的。
殿模厅的对面便是史料厅。简要介绍了太平天国的历史概况,
下面请各位随我到陈列馆主要部分参观。要想恢复当年天朝宫殿的原貌已不可能,因而为了使游人获得较为直观的印象,现在东偏殿的遗址上建了四座模拟景观,均为依照当年形制仿建的,室内的家具图文色彩等装饰都是根据有关文献记载和现存文物仿制的,再了昔日天朝宫殿富丽堂皇的壮观景象。
在庭院的南面这间为天王机密室。这里是洪秀全批阅文书及与太平天国重臣秘密议政的地方。墙上方挂有“人间天国”的横匾。细心的人会发现其中竟然还有两个错别字,大家来找一找,看是哪两个字。“这位大哥观察的可真仔细。”的确是“天”和“国”
两个字。我们知道那些名人是不会写错字的,即使真的写错了也会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来辩解,这种故事太多了,朋友们有兴趣的话以后的路途上再与大家慢慢地讲。
再看正对面为天王宝殿。这里是洪秀全召见群臣、颁布诏书、议政及举行重大庆典活动的场所。天王宝殿的室内陈设均是按荣光大殿的有关史实仿制的。朱漆大门下置木雕金龙图案,窗户改造成朱红通花窗格。方格形宫廷彩画天花,每个方格内均绘有彩色贴金团龙,正中八角形藻井正中有倒悬浮雕蟠龙,龙口衔有一铜质圆球,球外饰水银,形成“游龙戏珠”的形式。这个球名叫“轩辕镜”,悬挂它是为了表明皇帝是轩辕黄帝的后代,是正统的继承人。藻井下为天王宝座,宝座上方的横匾上是“太平一统”四个大字,这是太平天国的政治纲领。所谓“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意思。横匾四周还雕有双龙戏珠贴金图案。匾前的这座弧形飞罩是宝座上的装饰品,飞罩完全贴金,图案均以太平天国特有的“龙云”为主,具有明显的太平天国天朝宫殿的特色。宝座后这扇五折屏风外涂金漆,上刻金龙浮雕图案,整扇屏风上共有24条金龙,屏风下雕刻精美的基座上刻有仰式莲花纹及其他图像。屏风前的这把龙椅是宝座上最重要的陈设。在这把纯金镂空蟠龙大椅的椅背上有三条金龙,正中一龙盘立,两侧两龙作戏珠状。两个扶手为两条金龙,龙口衔有金珠,金珠可以活动但不会掉出龙口。龙椅的四条腿之间也用金龙加以装饰,四腿落在一个四方形的金框上,显得端庄稳重,尽显天王的尊贵。龙椅前左右两侧各有一只仙鹤,仙鹤是传说中的神鸟,它能青春长在,常置宝座两侧表明国运之长久和天子之长寿。这两只仙鹤都是用景泰蓝工艺制作而成。宝座前侧有朱漆立体蟠龙柱。北京故宫的三大殿中为描龙龙柱,而天朝宫殿内的龙柱则是雕刻在木柱外的阳刻蟠龙。这样做主要是为了突出天朝宫殿的特色,有意与北京故宫有所区别。我们知道,古代帝王宫殿内一般是以“金″砖铺地。所谓金砖并非它是金质的,而是一种特制的细料方砖。由于这种方砖质地密实,敲击时能发出金石之声,故称“金砖″。而金龙殿内地面却铺的是大理石,这也是不同于北京故宫的特色之一。在天王宝座东南角,还陈列了天王龙袍和风帽。太平天国的冠服有一套严格的制度,各级官员不得随意穿戴。在喜庆朝会等重大场合所戴的头冠称作角帽,天王的角帽又叫金冠;秋冬时所戴之帽称为风帽,夏天还有凉帽等。天王的龙袍为黄龙袍,绣有九条金龙。天王的靴也有规定,一般为黄缎靴,,每只靴上绣九条金龙。
(出天王宝殿后门)现在我们来到了后庭院。后庭院以庭院式绿化为主,它使我们从典雅、庄重的王宫前朝过渡到恬静清新幽雅的后宫。在后院西面墙上还绘制了一幅太平天国版画,名为“鱼染金背图”。
后庭院北面就是天王书房。据史料记载,天王幽处“大内”鲜出宫门,好弄翰墨,常亲拟文稿,足显书生之气。这里便是天:王舞文弄墨的场所。书房正厅上方挂着一块“博学知明”匾。大书案旁的文房四宝尽显皇家气息,宣纸、湖笔、徽墨:砚为文房四宝的佳品。除文房四宝外,书案旁还置放着水洗:盒、笔架、画轴、瓷缸等工艺品。在书案后有一张雕刻精细的龙椅,龙椅后还有一套书橱,橱中存放着太平天国印书珍本。在书房西面这间有一套多宝格,内置金、银、铜、瓷、陶等宝器。太平军每占一地,都要搜集宝器送至天京,当时宫殿内还建有藏珍阁,专门收藏各地搜掠来的文物、古董,书房东面窗下有一张木榻。
(从天王书房向东),来到了另一座庭院。这里是当年天朝宫殿内宫的一个缩影。内宫是天王与其后妃居住地,天王洪秀全的原配夫人在广东已经去世,所以赖氏王后便是天朝宫殿内
宫真正女主人。内宫东侧一间为书房,西側—间为雅玩室。据史料记载,天王洪秀全自进天京以后,很快就消磨了意志,自己避居深宫,所有朝政一概交由东王杨秀清把持。宫中“屏绝男性……常受其许多妻妾或妃嫔女宫之包围。男仆一概不准入宫”。洪秀全之子洪天福贵在自述中讲:“老天王是我的父亲,我有八十八个母后,我是第二个赖氏所生。”。洪秀全处在清军和八十八个娘娘的双重包围之下,岂能受得了!他又不是拳王泰森!终于在1864年6月1日升天,年仅五十一岁。南面还有三间展室,用图片资料和相关的模型向游人展示了与太平天国发展历程有关的历史进程。
下面我们再继续参观“清两江总督署史料展”
展馆的馆名是由著名的清史专家戴逸先生题写的。该展馆将视角投向清朝在江南的封疆大吏,突出反映了南京在东南地区的中心地位。大家知道“两江”究竟是指哪两江呢?(停顿片刻环顾游客)----其实,所谓“两江”是指当时的江南省和江西省,而江南省的范围大致包括今天的江苏、安徽两省及上海市,在康熙六年也就是公元1667年,江南省被一分为二,取安庆府和徽州府的首字得安徽省,省会安庆,管辖范围大致与今相同。取江宁府和苏州府的首字得江苏省,省会江宁,也就是今天的南京,管辖范围大致包括今天的江苏省及上海市,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将上海从江苏划分出去,单独设立直辖中央的上海特别市,1949年以后,江苏分为苏南、苏北两个行政公署区,南京为直辖中央的直辖市,1953年,两个行政公署区与南京合并为江苏省,省会南京,同年江苏省又无偿划出十个县給了上海市。这就是今天的江苏、安徽及上海直辖市的由来。不仅“两江”。“三江”的说法也有,那是把安徽称作上江,江苏称作下江,另加上江西省。大家请看南墙上的简介就说明了当年,两江总督是三省(两江)地方的最高军政长官。而院中卧碑上“惠洽两江”四个大字就是乾隆皇帝赐给当时的两江总督尹继善的“御笔”,表示尹继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泽被两江百姓。
首先我们来参观总督署花厅,花厅是总督上公堂办公稍事休息和会见宾朋的地方,正面屏风的上方有一块乾隆皇帝为前朝两江总督于成龙题写的“清风是式”横匾,于成龙,山西人,是一位深受百姓爱戴的一代清官,无论在平安还是危难之时,他都能保持清操苦节,被康熙皇帝誉:为“天下廉吏第一”。乾隆皇帝题写此匾表示两袖清风的于成龙是所有领导干部学习的榜样。放在今天,看看那些陈希同、王宝森、成克杰、田风山之流-------等等的人民高级公仆不觉得汗颜吗!
(出了花厅到以“督署寻踪”为主题的史料陈列厅)。这里主要是从定制两江、官府旧址、兵火劫掠和同光重修四个部分介绍了两江总督署的发展历程。在我们的左边有一座两江总督署的复原模型,从中可以看出当年的两江总督署是何等的气魄。不妨拿它与前面参观过的天朝宫殿模型作个比较。
这里是“近代名督”史料展。该展介绍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近代史上颇有影响的12位两江总督,如“鸦片战争″时期的林则徐和耆英;“洋务运动”时期的曾国藩、李鸿章、沈葆桢和左宗棠;“仿制西学”时期的曾国荃、刘坤一、张之洞和魏光焘,以及“辛亥风雨”时期的端方和张人骏。此外展厅内还陈列了总督仪仗和清代官员的服饰。墙上“清朝官职品级服饰简表”、“两江总督年表”以及“近代两江总督大事记”等介绍牌。
最后请各位随我去两江总督署大堂参观。这是模拟的两江总督署大堂。总督大堂是举行大典、迎接圣旨或逢祀日祭拜活动的地方,也是履行公务的场合。大堂正上方挂有乾隆赐予两江总督尹继善的“惠洽两江”匾,大堂后墙有一面巨型漆雕屏风,图案有海潮、朝阳、丹顶鹤等,这些只有一品职衔才有资格配有,暗寓指日高升、如日中天。“秉钺三江”的横匾是乾隆皇帝御赐给时任两江总督黄廷桂的。在清代所设的八个总督(直隶、两江、晋陕、浙江、湖广、四川、两广、云贵)当中,
两江总督是惟一掌管三省,有时甚至兼辖四到五省,是管辖省份最多的,政治地位仅次于北京市委书记----直隶总督,经济上又是国库财赋的重中之重。
再看在大堂公案的两侧还摆放着总督:职衔牌,从左侧依次来看,“:太子太傅”代表是:太子的老师、“两淮盐政”:主理国家工业重头的两淮盐业、“南洋通商大臣”:
清代只设南洋和北洋两个通商大臣;主理对外贸易,相当于今天的外经贸部部长,右:侧依次为“:文华殿大学士”挂的是虚衔,相当于今天的国务院副总理、“兵部尚书”:也就是国防部长,掌握兵权、“都察院右都御史”:有察举惩栉地方官吏的职权,相当于今天的中纪委、组织部、监察部。两江总督的职责主要为“厘治军民、察举官吏、修伤封疆”,的确是位高权重啊!大堂左前方木架上有一面鼓,为当年总督升堂时以壮气势之用。大鼓上方的横额上还挂着“三省钧衡”,对面横额为“两江保障″
(总督署大堂通往出口的过道上)过道右边是一组与大堂有关的图画。在曾国藩、刘坤一、张之洞先后任两江总督期间,上海《申报》发行了中国第一部时事风俗画报——《点石斋画报》。这里展出的只是从中选出的一组与两江总督署大堂有关的画面。在过道左边墙板上,挂着由林则徐、张之洞、李鸿章和曾国藩四位两江总督写下的人生感悟诗。
出了“清两江总督署史料展”馆,在这个空旷的庭园东边长廊尽头有一碑亭“刚正亭”,亭内的“勋高柱石”碑是16岁的同治皇帝亲笔为60岁的曾国藩所题,以褒奖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的功绩,特封曾国藩为“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两江总督一等毅勇侯”。
大家说说看,象省部级的领导干部、大军区的司令员应该乘什么样的车?宝马?奔驰?国产特制红旗?哈哈!那让我们来看看当年的两江总督和孙中山坐的是什么。看,前方的那排建筑就是当年的车库。过去是没有小轿车的,交通工具只是马匹,这里就是养马的地方----马厩。所有这些马都有编号,每个领导干部都有自己的专用马,不仅如此还有公马,不是指马的公母,而是指大家共用的马。领马要登记填表、还马要签字销户,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即便孙大总统也不例外,据说当年孙大总统的坐骑是7号。民国时期,汽车逐渐取代了马匹,这里前后六排马厩又先后成为国民政府交通队、军乐队、清洁队和警卫队的宿舍。
快来看!这里是总统府的军乐队-----宿舍,当年的军乐队主要任务是为举行重大礼仪活动时配合仪仗队进行演奏。国民政府时期,这里曾作为军乐队的办公处和职员宿舍。
前面的四排建筑原先也是马厩的一部分,解放后这里曾经是省人大政协的办公地,现在辟为“晚清与民国史料展”从多个角度展示了百年近代史的中国社会。
从晚清到民国,近代史上的许多名人先后在这里任职做官,留下他们的政绩和影响,而且都有史可查;其次,“总统府”虽然没有根据科学规划整体修建,是临时拼凑起来的,但不断的修修补补,反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过渡性的建筑风格。又吸收了西方文化建筑艺术,反映了中国社会开放初期的历史现象。整个“总统府”的建筑都很有价值。它不是一个空壳,它还保留着建筑遗迹,布局完整,能真实、严格而精确地再现历史场景;再次这里晚清的、民国的建筑既有交叉又自成体系,统一在一个空间之内,可以清晰地反映历史的变迁。更增加了“总统府”的历史厚重感!
(水池前)好!一路的参观也挺累了,不经意间我们已然走过近百年的中国近代历史,从1842年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淡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开始,到1949年的南京解放结束。“总统府”的游程到此也结束了,绕过那堵“凤戏牡丹”的照壁就是“总统府”的大门,现在距离约定的上车集合时间还有十分钟,大家可以稍事休息一下,务必请记住*时*刻上车集合!
2011国家导游证考试用书 2011国导证教材